
就在这几天,滴滴出行、T3出行、曹操出行等网约车平台接连发布公告称,将通过降低抽成比例,进一步保障司机权益。那么,对于这一听上去还不错的好消息,司机师傅们会怎么看?他们真的会得实惠吗?
这两天,多家网约车平台都接连发布公告,表示将降低抽成比例,来进一步保障司机权益。像滴滴出行就表示,将在今年年底前,将把每笔订单最高抽成上限从29%降至27%,针对每月在平台完成订单达到50单的司机,还会通过“返佣宝”保障其当月月均抽成上限不超过25%。
滴滴出行公众沟通部工作人员表示:“2024年,滴滴所有订单的平均抽成比例为14%。平台留存的大部分资金,会通过补贴等形式反哺司机和乘客。后续我们将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下,持续完善司机服务体系。”
还有几家网约车平台,也都表示会将抽成上限调低到27%,同时承诺降低高抽成订单量。那么,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降低抽成比例,对他们的营收会有多少实质性的影响呢?今天上午,记者打一辆滴滴专车,16.4公里的路程,乘客支付93.77元,司机实际收入77.99元。
算下来,平台抽佣在17%。顾师傅表示,对于这次的公告并不太关心,根据他前一天的订单记录,大部分的平台抽成在20%不到,达到29%上线的本就不多。根据交通运输部2022年的规定,网约车平台的抽成比例上限为30%,之后,业内基本都以这一比例作为红线。
另一位网约车司机说得更直接:决定司机收入的根本因素是单价,包括基础费、里程费、时长费,他入行四年多来,单价从没变过。再加上平台的算法复杂,抽成比例调没调,司机也算不明白。网约车司机韩师傅说得更直接:“决定我们收入的是单价,哪怕一公里涨一毛两毛,我们收入也能多一点。”
多位司机都表示,另一大问题就是多层抽佣。从一位师傅提供的收益明细中可以看到,T3出行的抽成比例在25%左右,看似符合要求,但这是第三方渠道订单。也就是说,乘客从高德等聚合平台下单,支付的金额要先经过聚合平台抽成,再经过T3抽成,才到司机师傅手里,看似正常的抽成比例,叠加在一起就突破了红线。
网约车司机王师傅解释道,乘客从高德下单后,车费会先被高德抽成一部分,高德再把订单转给T3出行,T3作为提供服务的平台,也要再抽一笔,比例同样最高可达30%。这样两次抽成叠加,司机最终被拿走的比例可能接近50%。甚至连平台给予乘客的优惠券,基本也是摊在了司机的头上。“凡是用券的,价格都便宜得一塌糊涂,其实都是我们司机在承担。”
记者从美团打了辆网约车,接单的是享道的司机,到目的地后,券后实付38.13元,而司机端收款26.62元,抽佣比例超30.1%。网约车司机无奈道:“这抽成实在太高了,30%啊!想挣700块钱,你就得跑上十三四个小时,不然根本赚不到钱。”
在专家看来,此次市场主流网约车平台集体下调抽成上限,主要还是对监管部门的指导予以回应,也是对司机群体诉求的安抚。长期以来,平台通过提供信息化服务,形成了自然垄断,于是抽佣日益走高,而高抽成订单和层层转卖的“阴阳账单”,则让司机所得日渐走低,服务水平也就自然下降,专家表示,此番平台表态之后,主管部门还是需要关注司机群体的直接感知度,对于平台的监管,需要在运价等直接关系司机乘客利益的问题上,进行一定的约束,及时纠偏,“保障司机权益”不能止于公告。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陈小鸿指出,关键还是要建立有效监督机制:“要让社会知道企业的承诺是否真正兑现”,也要让司机有实实在在的“感受度”,而不是“在价格上再做一点点小花样”。
“车里经常有味道,可能是司机太辛苦,只能在车里吃饭。”一位消费者说,“只有从根源改善司机待遇,乘客的体验才会变好。”
网约车平台为了抢地盘,通过一口价等不合理的低价竞争,让司机师傅备受其苦,这一次的抽成下调可以看做是个积极信号,但还是要长期关注,平台是否真的保障了司机的权益,还是只是玩了一些数字游戏,比如,抽成让了利,又通过派单倾斜等方法,给换了回去。后续还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督,平台的抽成机制更公开透明,定价更合理,才有可能让客运服务行业能更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平台盈利、司机保障、乘客实惠三方的平衡。
看看新闻记者: 谢丹青,赵颖文,张羽飞,翟煜森
编辑: 张予洋
视频编辑: 杜茜
摄像: 李会杰,
责编: 李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