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2025-08-28

美元基金变相杀回中国创新药 NewCo模式引领潮流

近期港股18A项目热度高涨,市场中高频涌现的BD合作、NewCo模式与并购整合正在改变创新药赛道的底层逻辑,美元基金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今年,欧美大药企疯狂“扫货”中国管线,超过10亿美元的海外授权订单常态化,这引爆了港股二级市场的创新药行情。

NewCo是比BD更适合部分国内药企的模式,即将资产剥离出来,和海外美元基金一起成立新公司,由新公司进行全球开发。未来NewCo上市或被并购,中国母公司或原股东可通过股权套现获得更大额回报。即使美元基金因某些因素撤出中国市场,但对中国创新药的关注从未停止,只是将资本效率最大化,减少合规风险。

投资机构普遍会高度重视和推进BD,并参与多个海外NewCo项目。肿瘤、自免疾病治疗领域是最主力的布局方向。前两年由于IPO不确定性,投资人看重有出海潜力、管线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即使不能IPO退出,也可以通过管线海外授权换取资金。

截至8月27日,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高达90.66%,远超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同期涨幅。2024年中国公司在研创新药数量达到3575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领先者。2024年,中国首次获得新药上市申请批准的创新药数量从2015年的11种增加到93种。

BD和NewCo是持续引爆创新药二级市场行情的驱动力。美国大药企通常通过直接对外收购或授权来丰富管线、提高新药上市成功率。中国临床试验效率高、成本低且样本更大,因此寻求BD标的是欧美药企的常规操作。美元基金也在中国物色资产,甚至参与孵化潜在的NewCo标的。

海外授权是指中国药企把某个管线的海外权益卖给或授权给一家海外药企,自己收取预付款、里程碑款项和分成。今年7月,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达成一项总潜在金额高达125亿美元的海外授权合作,推动恒瑞股价飙升。近年来,百济神州、复宏汉霖、和黄医药、信达生物等也通过类似模式将管线授权给欧美药企,通常能获得数千万到数亿美元的总回报。

来源于: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50828/48769364.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